细胞科普丨口服干细胞里没有干细胞

作者: 中启源
发布于: 2025-04-07 13:57
阅读: 2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ENTERPRISE



◉图 / AI

◉文 / 中启源生物

这些年,“干细胞”成了健康产业的香饽饽,仿佛加上这三个字,连大白菜都能卖出燕窝价。

尤其是“口服干细胞”,打着“吃了就能年轻、抗衰、修复细胞”的旗号,收割了一波又一波想要“逆天改命”的人。


但凡带点生物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玩意儿听起来就离谱——吃进去的干细胞,可能还不如你的胃细菌活得久。


今天,我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口服干细胞”到底是怎么个骗法,以及它们是不是真的有点“作用”。










干细胞到底是啥?





要搞清楚“口服干细胞”有没有用,咱们得先弄明白干细胞本尊是个什么玩意儿。


干细胞(Stem Cell)是人体里最“全能”的一类细胞,它们有两个强大的能力:


1.自我复制:能无限分裂,像开了“永生”外挂。


2.多向分化:能变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比如皮肤细胞、血液细胞、神经细胞等。


换句话说,干细胞就像“生物界的建筑工人”,哪里有损伤,哪里就能派出一批“新兵”去修补。


所以,医学界很早就盯上了它,研究如何利用干细胞治疗退行性疾病,比如帕金森、糖尿病、心脏病等。


但是!干细胞牛归牛,但它不是吃进去的!







吃进去的“干细胞”都去哪了?





一些所谓的“口服干细胞”产品会宣称:“我们的产品含有大量活性干细胞,能进入血液,修复受损组织。”


但问题来了:吃进去的干细胞,真的能存活下来吗?


1. 你的胃是干细胞的“黑洞”

首先,咱们吃的任何东西,都得先经过胃酸+消化酶这一关。你的胃酸pH值在1.5~3之间,酸性比柠檬汁还猛,连坚硬的蛋白质都能分解,更别提那些娇嫩的“干细胞”了。

如果“口服干细胞”是真的细胞,它们进了你的胃,能活着出来的概率,比把一只仓鼠扔进鳄鱼池还低。


2. 进入血液?别闹了

就算它们侥幸活着通过胃酸,还得闯过小肠绒毛屏障,这可是人体的一道“国界线”,异物想闯过去,基本上得被分解成氨基酸、糖、脂肪酸才能吸收。


就算有一些小分子成分被吸收了,也不过是普通的营养物质,跟干细胞的功能没有任何关系。


更何况,真正的干细胞必须在严格的培养环境下才能存活,否则在体外的存活时间可能就几个小时。你买的那些“干细胞产品”,在生产、运输、存储、甚至你撕开包装之前,里面的活细胞可能早就死透了,吃进去的,不过是一堆蛋白质残渣罢了。






那所谓的“口服干细胞”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





有些商家可能会说:“我们的产品虽然不是真正的活干细胞,但它能激活人体自身的干细胞,促进再生!”


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但仔细一查,逻辑还是站不住脚。


1. 促干细胞活性≠吃干细胞


确实,有些物质(如白藜芦醇、NMN、某些肽类)能通过特定的信号通路刺激干细胞活性,比如激活SIRT1基因,提高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参考文献:Cell Metabolism, 2021)。


但是!它们和干细胞本身没有半毛钱关系,充其量是一些营养物质,甚至可以从天然食物中获取。比如,葡萄皮里富含白藜芦醇,鸡蛋和牛奶里就有各种生物活性肽——你花几千块买的“口服干细胞”,可能还不如吃顿高蛋白饮食有用。


2. 吃进去的成分能不能到“需要它的地方”是个玄学


即使某种成分理论上能刺激干细胞活性,也不代表它吃进去就能“精准”找到你的受损组织。人体是个复杂的生物系统,吃进去的东西会被随机分配,绝对不会乖乖地跑到你想要的地方。


所以,那些宣传“吃了干细胞能修复皮肤、修复关节、抗衰老”的,基本上都是不负责任的忽悠。






“口服干细胞”是怎么割韭菜的?——传销模式大揭秘





如果说“口服干细胞”是个骗局,那某些操作口服干细胞的盘子,就不仅仅是一个科学骗局,更是一个精心策划的商业陷阱。它的核心盈利模式,并不靠产品效果,而是靠传销式营销,让一堆人拉人头、赚差价,形成一套专门割韭菜的产业链。


你可能会发现,运作“口服干细胞”的人,往往不是通过正规的医疗渠道获取,而是被“熟人推荐”——某个亲戚、朋友,甚至是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突然对你热情起来,滔滔不绝地给你讲“干细胞如何重塑生命”。别急着感动,这可能是你要被割韭菜的前奏。


那么,这些“口服干细胞”品牌是如何通过传销模式洗脑+收割的呢?我们来拆解一下它们的套路。






1. “高科技”包装,唬住外行



要让一款产品卖到天价,第一步就是让它看起来足够高端。所以,商家们最喜欢堆砌各种高科技词汇,让消费者听得云里雾里:


•“纳米级活性干细胞肽”


•“超临界萃取技术”


•“细胞级精准修复”


听着是不是挺厉害?实际上,这些术语很多是拼凑出来的噱头,比如“干细胞肽”这个词就没有严格的科学定义,属于典型的科学拼贴术——用一个高大上的名词,让消费者不懂装懂,然后心甘情愿掏钱。


更离谱的是,有些产品号称含有“植物干细胞”,请问你是植物吗?植物干细胞能对人体起作用的可能性,还不如你吃点草。





2. 传销模式:拉人头,分级代理



科学骗人只是手段,真正的“躺赚模式”,靠的是传销式销售。大部分“口服干细胞”产品都不是在正规药店、医院或者科研机构销售,而是通过“熟人经济”+“人拉人”模式在社交圈里疯狂传播。

它们的基本玩法如下:


(1)“免费体验课”,先洗脑


•你会被拉进一个微信群或者参加一场线下讲座,里面全是“过来人”,他们会热情洋溢地给你讲“XX产品如何治好了谁的慢性病”“某某服用后年轻了十岁”。


•讲座上,所谓的“专家”可能连医学基础都没有,却一本正经地宣讲“医学突破”,反复强调“大医院不告诉你的秘密”,给你营造一种神秘+高端的感觉。


(2)“你买的不是产品,而是健康投资”


•他们不会告诉你产品成分,而是疯狂输出概念,比如“我们这款干细胞产品不是药品,而是细胞级修复”。


•然后开始推销高价套餐,一瓶几千,一疗程上万,并且告诉你:“买的越多,赚的越多。”


(3)“VIP代理”模式,让你变成推销员


•购买者可以升级成“代理”,并且“享受”拉人赚钱的机会。


•代理商级别分明,比如“初级代理”“中级代理”“高级合伙人”,你拉的人越多,你的提成越高。


本质上就是“多级分销”+“传销”模式,上面的人赚下面的人的钱,最终形成一场没有尽头的“财富游戏”。


如果你有点警觉,可能会问:“这些人真的赚到钱了吗?”答案是,大部分人赔钱,只有极少数顶层赚得盆满钵满。这就像庞氏骗局,后面的人一直往里投钱,但能真正赚钱的,永远是最早进场、而且掌控资源的人。





3. 找明星、网红背书,制造“真有用”的幻觉



为了让产品看起来更权威,商家们还会请一些明星、网红站台,甚至找“某某院士”“权威教授”拍视频,营造出一种“这个产品被权威认可了”的假象。


但仔细一看:


明星自己根本不吃,只是拍个广告,拿钱走人。


专家大多是“挂名”或被断章取义,很多根本不懂干细胞,只是被包装成“行业大牛”。


宣传用的论文、实验,大多没有严格的科学验证,甚至可能只是“个案报告”,没有足够的统计学意义。


这套玩法,跟那些“某某科学家曾研究过××功效”如出一辙——模糊科学概念,制造信任背书,让你以为真有这么回事





4. 饥饿营销+情感绑架,让你乖乖掏钱



如果你还在犹豫,这些人还有一招:让你觉得再不买就亏了。


1.饥饿营销:“这批货是特供的,库存不多,错过这次就没了。”


2.限时优惠:“今天买还能享受五折优惠,再送VIP健康指导。”


3.情感绑架:“你连自己的健康都不舍得投资吗?你不想让父母更长寿吗?”


在这种“害怕错过”+“情感施压”双重打击下,很多人就会脑子一热,花上几千、甚至上万块钱,买一堆连具体成分都搞不清楚的产品。






结语:口服干细胞,科学不站台,传销在狂欢





总结一下,“口服干细胞”产品的本质是什么?


•从科学角度看:它不是干细胞,吃进去的“干细胞”早就被胃酸消灭,根本不会进入血液,更不会“精准修复”你的身体。


•从商业角度看:它是一个披着“科技”外衣的传销游戏,用“人拉人”模式疯狂捞钱,让一部分人赚得盆满钵满,让大部分人血本无归。


真正的干细胞治疗是通过静脉或局部注射进行的,而不是吃的。如果吃干细胞真能管用,那科学家还折腾什么实验室?直接搞个“干细胞食堂”不就行了?


所以,下次再有人跟你推荐“口服干细胞”,记住这句话:吃进去的不是干细胞,而是你的钱和智商税。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中启源生物科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