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国家级上海生物样本库宁夏中心

    国家级上海生物样本库宁夏中心、宁夏启源生物样本库保藏中心有限公司,位于智能终端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面积3600余平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个国家级第三方人类遗传资源生物样本库专业机构。现已建成自治区首个符合国家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标准的临床级细胞制剂中试实验室(B+A)级,以及质量控制实验室(C+A)级研发平台,同时也是自治区首个符合国家人遗办行政许可和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证的双资质高标准、高质量第三方人类遗传资源生物样本库,目前一期生物样本保藏规模超过200万份,二期投入后,总使用的总储存能力逾1500万份,是物权明晰,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数据化、高度安全的独立第三方生物样本资源平台,领跑了我国集约化生物样本资源库新模式,是大型医院、高校院所、科研单位的重要样本保存库、备份库、储存中心。总部上海生物样本库是全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生物样本资源中心之一!

    了解更多 >    

主营业务

精准医学检验

依托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专注于药物基因组学的分子检测、科研合作和应用研发,为生命科学研究者提供快速准确的蛋白、mRNA和DNA分子技术服务,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专业、可信的科研数据。 

     了解更多 >     

生物样本库存储(细胞存储)

上海生物样本库(原上海张江生物银行)于2016年由上海张江管委会政府立项,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旗下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建设,是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有关医药研发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两次通过国家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审批许可(最新审批号:国科遗办审字【2022】BC0020号),并获得CNAS颁发的IS020387生物样本库认可证书(注册号:BB0008)。

     了解更多 >     

新药管线

自主细胞生产工艺和

研发能力的本土生物科技专业机构

 

管线总览

 

再生医学

 

抗炎修复

 

肿瘤免疫

    了解更多 >    

技术平台

IPSC平台
细胞医疗
GMP生产平台

新闻资讯

  • 2025-04-29
    中启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定价只是开始,细胞医疗步入公开透明新时代。 2025年4月24日,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在干细胞产业大会上,正式公布第二批细胞与基因治疗技术项目及收费标准,标志着细胞疗法在中国迈入“明码标价”时代。 从首批“3.6万元换膝”“15万元修肺”“18万元强心”,到第二批新发布的“15万元肿瘤DC疫苗治疗”“8万元干细胞抗GVHD”“15万元修复支气管扩张症”,细胞治疗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未来设想,而是以具体疗程、明确价格、真实可及的形式,走进了医疗现实。 定价公示,不是医疗神话的包装,而是细胞产业逐步规范化、临床落地化的必然标志。透明,是对患者知情权的尊重,也是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正本清源。真正引领这场变革的,既有技术创新的推力,也有国家政策的护航与监管共振。 01第二批4项细胞治疗项目公布 应用版图持续扩张本次发布的4项细胞治疗项目及费用标准包括: 四川大学华西乐城医院 恶性肿瘤个性化DC疫苗疗法:15万元/次(需6-7次疗程) 骨髓移植后GVHD缓解的间充质干细胞疗法:8万元/次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 2025-04-28
    中启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癌症的发生,从来都不是一天之内的突变。它是一场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细胞失控叛变”,而在这条恶化路径的起点,炎症几乎是最常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纵容者”。 我们习惯于把癌症归因于吸烟、辐射、化学暴露、不良遗传。但近年来的研究早已指出,慢性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是肿瘤发生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从肝炎诱发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胃癌、口腔溃疡演变为口腔癌,再到炎症性肠病与结直肠癌之间的明确关联,几乎每一种炎症性疾病的背后都潜伏着癌变的风险。 而更值得警惕的是:即使没有明显疾病,我们体内也可能存在一种“静默”的、慢性的炎症状态。这种状态不会立刻让你发烧疼痛,却会缓慢损耗免疫系统的判断力、重编细胞代谢程序,最终为癌细胞提供温暖的“孵化器”。 01“无炎不肿瘤”: 炎症如何一步步促成癌细胞诞生著名免疫学家Frances Balkwill在2001年《Nature》杂志上首次提出:“肿瘤是一种‘未愈合的伤’,炎症为其生长提供了生态位。”这句话后来成为肿瘤免疫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那么,炎症到底是如何一步...
  • 2025-04-28
    中启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当“干细胞疗法”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试验,从科研论文进入大众视野,关于它的讨论从未停过:是未来医学的主力军,还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技术泡沫?有人喊它是“再生医学的灵魂”,也有人疑它是“炒作最多、落地最难”的科研边角料。 就在2025年4月1日,一纸由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公文,将干细胞研究真正从“热搜”送进了“国策”:“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首次正式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和“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并列为核心攻关任务之一。 这不是挂名支持,而是实打实的科研资源倾斜、项目组织、伦理通道和临床转化一体推进。换句话说,干细胞疗法不再只是地方试点、企业投资者的临床探索,而是被国家正式写进“要重点突破的科技底层能力建设”清单。 干细胞从此不只是“技术方向”,而是“国家任务”。 01为什么干细胞被国家点名进入重大专项? 它解决的,是一个时代级的健康难题在“常见多发病防治研究”与“器官修复”并列推进的国家重点专项里,干细胞不是突然被提上日程的,它的入选,是长期科技积淀与医疗现实压力的双重结果。 国家...
  • 2025-04-28
    中启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引言 2025年4月25日,在博鳌干细胞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部医学部主任王福生发表了题为《间充质干细胞转化应用现状》的重要报告。 在演讲中,他明确指出:干细胞治疗技术是全球药物研发的热点领域,干细胞产业正在迅速发展,尤其在肝病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这一观点意义重大。 作为感染性疾病和免疫治疗领域的权威专家,王福生院士的发声,不仅是对干细胞产业现状的精准总结,也是对未来细胞治疗战略布局的有力指引。 而他特别强调的——干细胞在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衰竭等重大疾病治疗中的价值,则更加直击当前临床未解的痛点,给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01从临床急需到政策推动,干细胞产业驶入快车道近年来,干细胞产业的发展步伐显著提速,不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理论,而是快速向临床转化、商业落地迈进。 王福生院士特别提到,2025年1月,国家药监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了我国首款干细胞治疗药品——艾米迈托赛注射液上市。 该药品主要用于治疗14岁以上、以消化道受累为主且激素治疗失...

    查看更多 >